连胜的时候,索肖说想看看球队输球的时候什么样,这回他知道这支队伍都是一帮什么球员了 埃弗顿强在两条边路,边前卫和边后卫之间的配合程度非常高,所以相应设置两个边前卫和边后卫,曼联是不想在边路输 有中场控制力,对手边后卫就不敢轻易压上,因为他会害怕暴露身后的空当,而边前卫单人的进攻力量也就不足为惧了 林德勒夫是曼联后场球员中,唯一的传球技术、位置感和接应能力都在水准以上的球员,然而索肖却让他来到边后卫的位置,导致后场中路的出球在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困难 马尔科-席尔瓦不一定猜到了索肖前提博格巴的策略,但高位逼抢的选择是极其正确的 由于中后卫出球能力堪忧,由于博格巴被前提,由于前场球员跑动匮乏,大部分时间无人回撤接球,所以斯莫林和琼斯面对逼抢,只会回传门将 第一球源于对手的界外球,这已经数不清是本赛季第几次高球防守失败了,另外也充分说明了对手在边路攻势的强势 第二球源于对手的反击,后防线都不成建制了,再加上西尔于兹松漂亮的射门,丢球也不意外 有一点可以确定,随着调整,场面至少没有上半场那么被动了。然而又是角球战,曼联丢了第三球,彻底没了赢球的可能性,也基本没了争四的可能性 讲战术实际上都是后话,就今天这个状态、这个跑动、这个斗志,对面是谁都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自从球队未来确定之后,这帮球员的经纪人就开始活泛起来了,今天我的客户想去感受异域风情了,明天我的客户想去追求儿时梦想了, 从此以后,这帮球员在场上的专注度、投入度就一落千丈,脑子里成天就开始琢磨自己的小利益。至于球队,谁还管你的死活 所以,索肖今年夏天是该来一波大清洗了。想感受文化的,可以走;想追求梦想的,也可以走。一支球队里容不下这么多祖宗 老子宁可下赛季看格林伍德、钟塔西、戈麦斯们在场上天天吃瘪,也不想看见这帮祖宗拿客场比赛当公费旅游了 比赛还没结束,我就关闭了直播。我觉得,如今换帅红利用完了,球员们深陷合同泥沼,更衣室也怕已是腥风血雨,大家心态已经崩掉了。 听了很多曼联球迷的讨论,总想参与讨论,却又感觉要说的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 从十一点打字到两点,全文大约四五千字由于,都是我作为一名年轻的红魔球迷的肺腑之言。写到最后已有些疲惫,也有些东西没有想到,如果有不同看法,希望大家理流。 夏窗关闭的那一秒,再刷新一遍新闻头条,仍然没有买进中卫的新闻,我就已经做好了佛系对待这一赛季的准备。想到过后防被打穿,想到过前场如上赛季一样提不出套路,球员一如既往的站桩,最后一如既往上费莱尼打冲吊。穆三年的诅咒,我从没有相信它会继续发生的想法,直到打完利物浦几天后,无意打开手机刷到的通知,愕然若久。 索帅到来后,我大概连着有十几场球赛没落下,上任初几场,确实看到了新的东西,一波连胜也让我憧憬过未来,但王子公园那一夜之后,大家心态都有了细微变化,潜移默化影响着球队,最后一步步又回到了这几年熟悉的“慢联”,直到这一场,彻底梦碎——或者说,当初佛系看球的想法,的确是有自知之明。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些东西,毕竟我深爱着这支球队。我也只是个大二学生,看球五年,没有欣赏到爵爷时代的红魔,跟着范加尔一同入主这支球队到现在,也应该算很熟悉这支球队的发展了吧。问题出在哪,我想这是多方面的,包括球员、教练、高层等。我的看法有参杂赛场表现、新闻舆论、个人情感与推断等,可能不算全面,若与大家有偏差,欢迎交流。也许记忆会有偏差,也欢迎大家指正。 上赛季结束的时候,我便想过球队该怎么处理冗员、补充短板。无非还是与前几个赛季一样瘫痪的右边路,还有一直被诟病的中后卫。买来的林德洛夫英超首发直接被哈镇虐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鸭爹的称号也暗衬坑爹的后防线。当初的想法很简单,买来一位强力的右边后卫,还有一位像托比、马奎尔这样强力的中后卫。结果事实是,仅仅买来了小将达洛特,中场弗雷德,还有一位补充佩雷拉空位的老门将。买来弗雷德,我想鸟叔除了所谓的截胡曼城之外,应该也有尝试双核打法的想法;签下达洛特,若是因为三德子谈判能力太差又觉得瓦队杨教授勉强够用,想逐步完成新老换代,也算能接受吧;再加上租借回归的佩雷拉, 直到夏窗关闭那晚,不停的刷着手机直到关闭。不能说完全不能接受,只能说这个赛季肯定不会对争冠抱太大期望,默默拿个欧冠席位再等着新老交替慢慢复兴吧。没买中后卫,那就继续相信现有的球员能拿出更好表现吧;没买右边锋,那就继续让马塔桑切斯林加德来客串吧,何况还有一位喜欢拉边、传中队内最佳的卢员外呢,对吧。 虽说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早已清楚,这一赛季,不会好过。看看其他六强的阵容,觉得佛系对待这赛季每一场比赛,挺好的。若有好的发挥,更多的算是惊喜吧。 我记得,夏窗结束,鸟叔便开始在发布会上发表抱怨的意见。我觉得没有问题,只是没想到,他的抱怨,埋下了“内鬼”的种子。 英超第一场,是90分钟的《卢克肖的救赎》,那时又有过一丝丝期待,这一赛季是不是会有惊喜。直到第二场被海鸥掀翻,想着还是现实一点吧。赛后,我记得有人吐槽过鸟叔的保守、不愿放开攻。于是第三场对阵热刺,鸟叔打出了很久以来最好的上半场,前场的疯狂压迫让热刺一度喘不过气来。只是在临门一脚上,开了花不结果。随之下半场,被凯恩、小卢卡斯一波带走。这一场,我觉得鸟叔最想传达的是,他不是不能攻,只是后面守不住。追求实用至上的他,清楚自己球队实力与短板。每一场联赛比赛里,首先要做好后防、一分保底,再去想着争得三分,这是他的想法,也是我的个人期望。 接下来这段时间,曼联肯定会过的比较艰难。这个时候,世界杯归来的博格巴,心态出现了变化。他想着进攻,想着秀,想着自己是世界第一中场。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一发型的博格巴,看到了后场玩火被断球的博格巴,看到了斗气甩手、散步回防的博格巴。很多时候观看回放,对方发起反击、结束进攻后,区前沿永远只有马蒂奇一人,直到球飞出界外,或是飞进球网,才有一个黑影慢悠悠回到禁区前沿。西汉姆联3-1曼联,是博格巴反向最佳的代表作。 随后,场外的舆论、名宿的指点、高层的沉默,让鸟叔逐渐成了怨妇,最后在训练场爆发,一发不可收拾。不过那段时候博格巴仍然在首发,继续秀、继续玩火。这时候球迷们逐渐分成了两派,支持鸟叔或是博格巴;穆三年、内鬼论,又一次上演。高层不知是否有表示,但在博格巴继续玩火的最后,鸟叔选择了变革。 鸟叔最后选择了硬刚,尝试变革,将波霸按在替补席上,尝试新的打法。那段时候球队止住了颓势,进攻也有了起色。4-1拿下富勒姆,酣畅淋漓的进攻也让我相信,鸟叔在一段时间内有了拿分的法子。 好像也是这段时间,博格巴看着自己沦为替补,直接跟高层摊牌: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最后,高层选择了球员,在被利物浦射30多脚后,顺势让鸟叔下课。 说实话,对阵利物浦,实力差距怎样,我相信大家本来就做好了少输当赢的准备。在安菲尔德选择保守争取一分,我觉得并没有问题。被压着打的局面,我也觉得符合鸟叔实用主义的特点。毕竟之前不就在这里拿过一分嘛。 官宣下课新闻发出不久,我刷着ins,看到博格巴发的图片,顿时恶心。那时我知道,波霸可以成为顶级球员,却永远成不了曼联的复兴基石。 随后,娃娃脸替补登场,带来了一波连胜。那时确实看到了很多新鲜东西,球员变得更有活力,也都开始跑起来了,进攻也有了很多想法。那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一次变革成功了,但我还是觉得多有换帅红利的成分,球队变革成功与否,还是要看鸡血打完之后、再陷入困境之时,大家还能否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欧冠淘汰赛第一场,还是能看出曼联与一流球队的真正实力差距。第二场的经典逆转,固然荡气回肠,但静下心来分析,若不是巴黎自己作死送礼、不早上卡瓦尼,若不是受运气眷顾、受裁判照顾(个人认为点球可判也可不判,但作为曼联球迷当然觉得要判啦,哈哈),怎会有这样难忘的夜晚呐。 只是很久以前听老人说过,站的越高,跌的越惨。逆转之后,首先能感觉到的是大家都飘起来了,没有了落后时急于扳平的心气,依然照着自己的节奏慢悠悠的踢大爷球,从下一场对战阿森纳即有体会。看上去心态与之前连胜时的自信无异,殊不知球队逐渐在倒退,直到今天,彻底跌入谷底。大多,看不到球员的跑动,看不到球员的心急,看不到他们对胜利的渴望。照着自己的节奏踢球,然后失误、然后被打反击、然后被进球,然后再不紧不慢踢着大爷球,重复上述环节,就好像自己是领先的一方。 事到如今,再回顾,鸟叔的变革真的不成功吗?高层的变革又真的革新了球队吗? 我也一直尊敬着鸟叔,一直相信他真的是曼联的真命天子,也许这几年打法略显不搭,但起码带来了第一赛季的小三冠;若不是开挂的曼城,第二年也应该有机会争顶英超。 我想,如果高层能全力支持他,第二年就买进佩里西奇,是否还会有桑切斯的引进,还会有之后因为高薪带来的一切混乱?如果这个夏天能割点肉,买进强力的中后卫,是否还会有前期、波霸作妖? 可惜没如果。鸟叔最后选择了妥协、放手,离开了梦剧场。也许在那个时候对双方看都是解脱,但现在看来,应该只有他解脱了才对。 但我永远尊敬他、感激他,我不会忘记他第一年为我们带来了小三冠,不会忘记他第二年在发布会笑着说想多留在老特拉福德几年,不会忘记他赛后用手指着自己衣服上的曼联对标,不会忘记他在主场被热刺3-0后,在看台前坚毅地看向球迷,鼓掌表示感谢,不会忘记他逆转尤文后的狂妄表情,不会忘记他最后绝杀时摔水瓶泄怒。 感谢你,鸟叔。我相信你爱着曼联。为了他,你自己也改变了许多。只是这一次缘分未到,不得不分离。也希望未来的你,一定能重回顶峰。 逆风的波霸,说不清几流了,可能最差都谈不上职业二字吧。后场玩火、防守散步、失误了原地甩手,再炸一些直接拿牌甚至染红。纵然有逆转曼城的代表作,但心态爆炸之后的低级表现,还是占多数吧。 现在的波霸,上限有多高,下限就有多低。若是赛季结束后再出走他队,我挺想知道还有多少人真的会粉他。 起码,在人品上,我会把他当第二个迪马利亚看待,他怎么甩臭脸给大家看的,等他离开后,一并奉还。 刚才听人说,曼联更像是一个公司。的确,最近的各种操作,都像是为了利益。波霸与鸟叔,他们选择了前者,因为有更多利益能赚取;各种引援更多也是为了开发市场。三德子是一位商业鬼才,但不可否认他在引援上经验为0,从范加尔到现在,没有看到亮眼的转会操作,留下鸭子更多是范加尔的功劳,而伊布、博霸等人加盟更多也有鸟叔自身的声望效果。 有新闻说,曼联找过克洛普,但他觉得利物浦“更像是一个俱乐部”;也找过瓜瓜,但他选择了无条件支持他各种操作的曼城,在那他可以不考虑引援困扰,完全照自己意图打造球队。 再看看我们的高层,直到现在还没有设立足球总监放权,眼中只想着利益,如何才能让曼联复兴? 后防线再一次赘言,中后卫没有像范迪克这样的大将,球队防守永远不会叫人放心;如今瓦队即将离去、杨教授状态不复当年,达洛特攻强守弱,门萨公子也不知道还是否有机会抢救。还有很久没上场的达米安、状态全无的拜利与罗霍。 论中场,马蒂奇状态下滑太快、埃指导多半要离去,小麦尚年轻,中场硬度将下降一个档次;弗雷德不知还要多久适应英超节奏,而佩雷拉早失去了刚出道时的灵性。 再看前场,看看卢卡库臃肿的身材、看看大英糙哥林加德、看看经验心态都不够老成的拉师傅与马夏尔,其实这支球队实力真不算一流,看看前几天打巴萨那场,有表现亮眼的球员吗? 不知为何,明明他算是球队最有拼劲、最有饥渴感的球员,为何得不到索帅青睐? 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他的高薪,还有他与波霸的矛盾吧。除了去年足总杯决赛场上有小爆发指责过波霸,更多时候桑切斯还是兢兢业业在想着为球队做贡献。可惜他辛辛苦苦跑位的时候,大家视而不见、传给他人;他想着传出威胁球的时候,也没人跑位。就像是他被孤立了一番。 诚然,球赛不是实况足球,拿一堆高数据的球员就能赢,还要考虑球队化学效应。可惜在现实里,大家与桑切斯的化学效应,近乎没有吧。难道就因为他的高薪吗? 只能说,造成这番局面,大家都有问题。高层、鸟叔等,都有责任。但是回想,桑切斯上场的比赛,哪一场不比场上所有人拼? 想要复兴,补齐短板是其一,打破球员隔阂是其二,但我觉得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一定要有一位实力顶尖的老大哥,就像伊布、C罗甚至坎通纳那样的人,这样才能让球队稳步发展、不骄不躁呐。 看球五年来,第一次没有看完比赛就退出直播。不是因为困了睡着或是其他原因,只是对球员太过失望。如今的曼联,失去了求胜欲、失去了饥渴感,被桑切斯的高薪、波霸的作为等搅得腥风血雨,最终导致现在球员们不思进取、只想着签大合同后随遇而安。 个人认为,造成这个动荡赛季的原因,更多在波霸与高层上。也不是说千古奇冤魔力鸟,只是现在我理解了克洛普、瓜瓜拒绝曼联的原因,理解了联曼俱乐部成立的原因 我也相信,爵爷当初放波霸离去并没有错,也坚信他说的话,“永远要信任你们的主教练”。 我也期待,或是希望,高层能真的痛定思痛,做出真正的革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谁走谁留都无所谓。 既然选择了在低谷陪伴,我也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等到拉师傅、马夏尔、卢员外逐渐成熟,等到林德洛夫、卢克肖、达洛特能独挡一方,等到戈麦斯、格林伍德、图安泽贝、门萨、亨德森这些红小鬼们能逐渐长大,再刮起一阵青春风暴。曼联终究会复兴。 将博格巴前提到锋线,这是索尔斯克亚本场比赛战术调整的一次全新尝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中后场缺乏持球推进与主导传递能力的曼联在进攻端陷入了低效模式,再加上球队死板的站位与缺乏跑动的实际情况,直到比赛尾声阶段才迎来第一次射正的曼联没有输球借口。此外,斗志与跑动缺失在防线上的深度爆发,让曼联客场输4球,也属正常。 曼联出场阵容:1-德赫亚;2-林德洛夫、4-菲尔-琼斯(46’18-阿什利-扬)、12-斯莫林、20-达洛特;31-马蒂奇、17-弗雷德(46’39-麦克托米奈)、6-博格巴;10-拉什福德(77’15-佩雷拉)、11-马夏尔、9-卢卡库 埃弗顿出场阵容:1-皮克福德;23-科尔曼、4-基恩、5-祖马、12-迪涅(85’6-贾吉尔卡);18-施奈德林、17-盖伊(76’16-麦卡锡);10-西古德森、20-伯纳德、30-理查利森(51’11-沃尔科特);29-勒温 替补未出场:22-斯特克伦博格、14-托松、26-汤姆-戴维斯、31-卢克曼 如何改善曼联日渐低效的进攻,已经成为索肖的重中之重,在本场比赛中,他安排了442的首发布局。不过,这个首发阵型却与此前有着较大的差异:马夏尔与拉什福德深度回收到边前卫,博格巴与卢卡库成为突前的锋线球员。 这种站位在进攻端的部署并没有完全打开,我们只是从开场阶段看到了曼联数次将皮球长传到前场,卢卡库与博格巴进行高空争顶。这并不能说明曼联本场比赛的战术就是发挥博格巴与卢卡库的体格优势,简化中场组织去进行长传冲击,因为曼联在初始的进攻组织阶段遭遇到了对手的严密限制。 这种严密限制,既是埃弗顿针对性的部署,也是曼联如今中后场存在问题的展现,尤其是博格巴不在进攻构建区域的时候。 上图是博格巴前提之后曼联进攻组织的策略以及埃弗顿的针对性限制:曼联方面主要是希望利用双后腰持球联系内收的马夏尔或是拉什福德两名边锋,因此达洛特的前提拉边站位就是必须的。但在埃弗顿两名前锋的逼抢以及机动性的中场进行逼抢的时候,曼联双后腰并不能完全撑起有效的组织。埃弗顿断球之后进行肋部冲击,瞄准的就是曼联边后卫前提之后的空挡。 在弗雷德与马蒂奇无法完成组织推进的时候,博格巴开始从锋线分钟他的后场长传找到了拉什福德并完成了冲击射门。在后续的站位上,博格巴开始来到右中场的位置,曼联实际上形成的还是433的站位。 不过,埃弗顿中前场较强的机动性以及逼抢体格,对于曼联中后场的组织推进有着巨大的限制,博格巴无法完成转身的情况下,曼联依然没有在进攻端有好的发挥。 从上图可以看到,曼联双后腰马蒂奇与弗雷德已经形成了左倾站位,博格巴来到右中场的两次回撤均被埃弗顿中场球员前提限制,右侧林德洛夫不具备前提能力的情况下,曼联的进攻依然没有办法,只能进行低效的长传。 埃弗顿本场比赛的总体跑动比曼联多了8公里之多,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据,折算下来可以看做是在前70分钟埃弗顿用更好地跑动实现了球场上多一人的效果。 从数据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埃弗顿高位的犯规战术让曼联进一步丢掉了组织推进的能力,而且,他们能在自己后场实现如此多的抢断,核心还是在于他们有更好地跑动以及合围,这与曼联球员斗志上的缺失有着直接的联系。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曼联在传球失误之后达洛特的上提完成了拦截,不过,在马夏尔接球之后曼联高位上的博格巴、马蒂奇、达洛特全部处于近乎静止的状态,马夏尔直接遭遇到埃弗顿球员的机动性包夹。 这种斗志与跑动上的缺失,在防守端展现的同样明显,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曼联的第二个丢球。 上图中埃弗顿进行反击,曼联在回防速度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后续面对西古德森的横向盘带马蒂奇的位移太慢且路线与西古德森差异较大,面对这样的外围重炮手曼联球员扎堆低位没人前提封堵,最终让对手远射得分。 球队第三个丢球,同样明显,外围迪涅射门前,曼联球员小碎步从小禁区走出形成了局部的人数扎堆,造成了德赫亚视线扰以及近角完全空开。 索尔斯克亚的442阵型将博格巴前提的布局并没有打出来,这一切来自于曼联中场面对逼抢上的组织孱弱,而博格巴后续回撤之后,遭到包夹的他也没有让曼联的进攻梳理有起色。而整体跑动、协防保护以及斗志上的缺失,让曼联最终彻彻底底的迎来了一场耻辱性的惨败。 这场惨败对于曼联的影响,或许会让管理层与索肖变得更加残忍,从而进一步加速阵容的清洗。 0:2也许是技战术层面的问题,0:4就很难用单纯的排兵布阵去分析了。(当然林德洛夫打右后卫是个大败笔,不过不至于丢四个球) 没必要怀念鸟,但对于索肖,转正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后面如何争四,夏天如何处理桑切斯的合同,引援如何把钱花上刀刃上都是课题。 先说结论,这场比赛的全锅在教练组,首发一出,完完全全被人战术上击倒,别说我马后炮,自己看明白。 不过,通过看后续的安排,结果发现教练组是让两个真前锋——拉什福德、马夏尔,去拉边保障宽度。先不说这两个人意识上来不来得及从偶尔拉边的前锋切换成一个真边路球员,看看后卫线的布置:逆足达洛+三个中卫,这就决定了后卫线在有球时无法压上帮助前面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首发三个真前锋意识的球员避短就出来了:首发三个线个正中卫,你中间还剩什么?有多少人能保障守转攻的出球?没有了边路带球的人(有拉什福德零星带球),你怎么简化进攻推进?即便能推进到前场,谁能够频繁提供连接,把三个本来没有义务互相连接的前锋连接起来? 从巴萨两回合到这场,新教练组战术实验的逻辑硬伤越来越大,首发三个线个正中卫,这个时候是扔掉10号位连接也好,扔掉进攻宽度也好,或为了进攻宽度把前锋拉到边上也好,中间环节至少会有两个地方人数不够用。人不够用,总体能力不碾压,怎么争夺场面上的主动权?别扯什么球员态度状态,这个首发和战术安排就是处处人头不够用的首发,要压榨双边锋要他们在攻守两端额外输出。如果前锋还是真前锋思维,那就是战术上彻彻底底的失败。上半场场面前后割裂,但这不是球员的锅,他们的能力特点就摆在那,理应摆出这个奇怪首发的人主责,这个锅谁也分不掉。进攻、防守,看上去让拉什福德马夏尔拉回边路戍边,思维上怎么可能那么快调整过来?真的以为是玩FM?新英的刘勇老师早就把这个问题看的明明白白了,碍于自己的立场不能明说,只能疯狂暗示。 结果下半场调整出来了,证明教练组根本就没明白自己战术错在哪。达洛还在左边有什么用?结果前场还是3个没有小个子去连接的真前锋,进攻回合如同孤儿,说明真的以为自己这场战术出发点没问题。太天真了!naive!唯一一个有点反复连接作用的弗雷德还被大个子换下了,说明教练组忽视球员之间的连接关系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那么先前曼联踢得也是多前锋,一些比赛类似三后卫,为什么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在这些比赛里,曼联没有丢掉宽度和连接效率这两个元素,同时还凑出来了多前锋和类似三中卫的羁绊。但在卢克肖停赛埃雷拉受伤之后,马塔、林加德、小小佩(必须是摆在前场的小小佩)被弃用雪上加霜,多前锋和3中卫中间环节里的宽度和连接效率全没了。 卢克肖也好,埃雷拉也好,都是能在场上“多做一些事”的人,在能够完成本位置基本的职责以外有至少两技之长。卢克肖身板硬朗的同时速度很快,并且带球出色;埃雷拉有向前向后的意识和覆盖,联赛环境下至少有拉到压力不强区域处理球的能力,无论是下沉还是边路。在缺失一个直至缺失第二个这样的球员时,反而变本加厉地追求多前锋和三中卫同在的异构,结果大部分场次出现了持续性的进攻效率问题,只能说是理想主义者拿的起放不下背后的患得患失。 足球场上,除了前锋和中卫,还有中间环节。保障中间环节顺利进行的各个过程和元素同样重要,不是足够强的强者,失去了平衡的结果就是走火入魔,虽然这个平衡可能是脆弱的,难以为继的。曼联现在想要破解困局,不可能期望原本没有两技之长的球员能多做一些事,球员能力和特点都摆在那,更何况是全队状态都不好的时候?这种时候,理想主义者是要为了长期的目标坚持理想,还是先选择活命?想活命,要么拿掉前锋拿掉中卫,把力量灌注到中间环节,要么就别搞纷繁复杂的中间环节,直截了当地把长传冲吊快速反击搬上台面,中后场全面蹲坑。不想活命,希望对手犯错,随意。有舍有得,不舍肯定不能得。 往远了说,这背后是俱乐部几任教练团队无一例外放飞自我地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能不能走出来全凭自觉(当然能走出来就仍然是好同志,走不出来的只能好聚好散)。这要么考验识人用人的眼光,要么需要有外力干预达成平衡。但是外力干预这件事情,又会造成新的麻烦,并且严重违背了以往足球世界的运行经验。所以最终能够落地的工作,又进了死胡同,只有两个看人准:看球员准,看教练职员准。 希望各位,比赛结束后不要给球员开会。冤有头债有主,单独一场看一场,这一场的全责怎么回事,大家看下来自己心里有个评判,别被带节奏的人带偏了。当然无论何时,如果是团队还是个人,只要有自我打脸不断纠错的能力和气度,就是好同志,当然前提是这个自我打脸不能太拖延,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把团队牺牲了。 |
Copyright © 2002-2023 立即博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